探索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来源:研究室 时间:2025-10-2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文化为民文化惠民

探索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毛海莹 

《 学习时报 》( 2025年10月22日 第 07 版 )

宁波坚持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在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改革、构建人文乡村建设推进机制、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不断探索,努力在守正创新中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宁波创新开展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体系,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在理论创新、实践模式、服务效能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2020年宁波被授予全国首个“全民艺术普及示范推广中心”,“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入选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首批浙江省文化和旅游促进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目前宁波已组建344家“一人一艺”社会联盟单位,年均开展绘画、音乐等艺术培训超1.5万课时,累计培训市民近50万人次,市民综合参与率达83.75%。

全面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高质量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宁波不断完善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以村、社区为圆心,步行15分钟范围内有“1个必备公共文化场馆+2个以上公益性文化空间”的设施配置标准,形成立体化服务体系,“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覆盖率达84.3%。对于部分文化活动举办能力不足的地方,宁波通过开展文艺骨干培训、推动文化特派员下沉等方式,提升当地文化服务能力。宁波持续推进“浙里文化圈”智慧平台建设,实现文化场馆预约、活动推送等精准触达。此外,宁波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覆盖,截至2024年底,共有文化礼堂2036家,年均开展各类活动超过5万场次。

分层级建立“省市区文化特派员制度”,构建人文乡村建设推进机制。2024年浙江创设文化特派员制度,宁波全面推行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制度,首批156名特派员实现基层文化服务全覆盖。依托这一制度,宁波在“艺术家驻村”“艺术提升品位”“设计改变生活”三大行动中成果显著。如省级特派员推动云龙镇龙舟赛升级为省级赛事,带动文旅消费超200万元,完成龙舟文化馆艺术化改造;市级特派员在河头村整合花木产业带,设计艺术打卡点,使乡村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5%;区级特派员开展培训200余场,培育本土文艺骨干1280名。通过建立“特派员+艺术家+村民”三元联动机制,省市区三级特派员开展艺术工作坊、非遗传承课、乡村美学讲堂等活动,将艺术资源转化为村民可参与的实践场景。截至2024年底,累计开展艺术活动超3200场,培育文化团队300余支,帮助派驻地增收逾2200万元,推动艺术振兴乡村从理论走向实践。

全方位构建“全民阅读”宁波模式,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全域覆盖全民共享。宁波制定《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在浙江省率先以立法形式促进全民阅读。确立“宁波读书月”和“书香宁波日”,推动“浙江书展”永久落户宁波,设立具有宁波地域特色的“天一夜读”品牌活动,全国首个市县两级少儿图书馆全域覆盖的“宁波模式”也于2024年落地,开展活动约1800场次,吸引了线上线下近2000万人次参与。宁波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阅读阵地网络,现有农家书屋2080个,农家书屋示范点150家,数字阅读驿站170个。各地根据自身特色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如海曙区高桥镇创建“书香小镇”,北仑区推动农家书屋与职工书房功能融合,慈溪市围绕特色主题打造农家书屋。

高标准常态化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市民人文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宁波以系统性、创新性举措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四级联动体系,发动5000余支志愿服务队开展超10万场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氛围。创新打造“我们的家园”“七彩惠民路”等主题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我陪孩子读经典”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宁波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连续七届获评“全国文明城市”、15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宁波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市民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首先,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加快构建均等化标准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其次,坚持创新引领与制度保障。制定地方标准,让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同时,积极调动政府、社会组织、广大市民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最后,推动文化与城市融合发展。通过文明创建、文艺赋美等行动,将文化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各环节,全方位推动文化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