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鄞州区委党校强化“鄞领力·熔炉党建”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五项工程”,锻造全面过硬的“能力熔炉”,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推进班子和党员示范工程。以“五力”为牵引,带动全体教职工队伍争先进位。完善校委会“四大议题”民主决策机制、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机制、支部固定组织生活日机制、支部“第一议题”党员领学机制等,夯实政治力。通过区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区级重大会议列席督导、校委成员带队调研、党员包片服务等机制,强化谋划力。完善周碰头、月例会、季盘点、年总结,按项目化推进、专班化运行、过程化管理、绩效化闭环等制度机制,狠抓执行力。严格落实AB岗制度,分工不分家;注重党员干部关心关爱,开展五必访五必谈,高质量开好民主生活会及组织生活会,提升凝聚力。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建立“五张责任清单”制度,进一步落实一岗双责、风险防控和监督执纪;发挥清廉机关模范作用,以清廉文化研究中心为依托,打响同心同廉社院工作品牌,筑牢抵腐力。
二是推进教师队伍学科建设工程。建立“四大机制”,实现党校教师“人人都进学科组、人人能讲精品课、人人手上有研究”的发展格局。建立系统理论构建机制。设置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三大学科分组,聘请省市名师担任首席顾问,在学科带头人牵引下通过学术理论研讨、专题联合培训、组内读书交流等形式,夯实理论之基。建立调研能力培育机制。常态化开展学科集体调研,建立1+2+N观察员制度、区重大会议列席制度、集中调研月制度,定期召开组会汇报交流,拓宽调研平台。建立学科建设运行机制。以三年为周期,半年为学期,有计划推进学科建设。每月固定大组会日、每周固定教科研日,常态化开展选题交流论证、集体备课评课、专家辅导磨课等,力促成果产出。建立学科建设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专职教师考评制度,以成果为导向奖优罚劣,营造“靠素质立身、凭实绩进步”的良好氛围,加速教师成长成才。
三是推进镇街党校共同体建设工程。以“五大维度”实现共建共谋共享,构建镇街党校基本培训全覆盖大格局。组织共联,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按照“七个有”要求,镇(街)全部设立党校,落实镇(街)党委主体责任,由镇街党(工)委书记或副书记出任党校校长,完善架构体系。课程共建,提升党员培训专业水平。区委党校与镇街党校有序联动,围绕7大教学模块,建立课程库、课件库、师资库资源,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师资共育,提升本土教师授课水平。通过点面结合式师资培训、联合式集体备课、分类式以赛促课等组合拳,培育一批镇街领导干部宣传师资、中层干部及村社书记履职师资、年轻干部现场教学点师资等队伍。阵地共享,提升现场教学水平。在现有红蓝绿+阵地建设基础上,串珠成链打造精品基地线路,分批开发“双师双讲”现场教学点以及配套课程。系统共用,提升数字化水平。打通智慧党校平台,借助数字化技术开展网络培训,探索新型培训模式。
四是推进基层社院体系化建设工程。构建“四大体系”,充分发挥社院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作用。完善社院培训课程体系。建立社院培训基本课程库,突出“四色”现场教学课程及线上线下课程,全力培育打造省市级社院系统精品课。打造现场教学基地体系。分层分类打造中央、省、市级社院系统现场教学库;持续打造东钱湖宋韵文化圈;全力建设全省“非遗助力共富”样板地。建立科研资政研究体系。发挥区统战文化研究中心作为区委统战工作的特殊智库作用,开展课题交流、论坛组织、选集编撰等活动,撰写报送相关价值高、特点亮的咨政报告,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构建文化交流活动体系。扩大浙江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会鄞州工作站影响力,开展宋韵文化、海丝文化等地域文化课题,研究打造“堇邑文化”研学品牌。
五是推进高校院所中心智库党建联建工程。建立“四大合作关系”,以党建联建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取得更多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科研成果。建立与高校合作关系。积极对接区域内高校,加强与诺丁汉大学联建互动,整合党校与高校间理论和实践的优势互补。建立与社科联合作关系。积极与省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开展课题合作交流,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授课并指导交流。建立与政府部门合作关系。借助“宁波市总部经济研究所”平台,联合省市区相关政府和科研部门,就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建立与兄弟党校合作关系。主导参与长三角基层党校间合作交流活动,做好取经切磋,共促共进。
下一步,鄞州区委党校将以“鄞领力·熔炉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聚焦党建引领和党校初心,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为鄞州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和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首善之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