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总主持人] 2023年9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金华、绍兴等地考察调研,在杭州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浙江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浙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提出了新要求。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把实体经济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引导和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重要指示,为宁波制造业向高攀升、向前突围提供了战略指引。截至目前(2024年3月),宁波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104家,连续七年全国排名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2家,居全国城市第五位。接下来,宁波将如何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持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呢?
大家好!我是余姚市委党校的章锡莉。今天我讲授的微课主题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同时,还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科技是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就在于科技创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期间指出,“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对浙江推进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制造业是宁波的当家产业,在过去的20年中,宁波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战略目标,并将其摆在“六个之都”之首。当前,宁波已经成为全国首个制造强国战略示范点城市,拥有11个产业之都称号。这些光辉的荣誉背后,是宁波聚力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力发挥人才引领、科技创新、产业生态三者的集合效应,推动智能制造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一、聚力引育高精尖人才团队
人才引领驱动是实现智能制造新赛道卡位的关键。在智能制造这个关于“人—信息—物理”的系统中,制造是主体、智能是主导、人是主宰。因此,新一代智能制造必须更加突出人才的中心地位。人才结构性短缺是长期困扰宁波人才工作的一项主要矛盾,对此,宁波坚持扩总量、优增量、提质量,持续优化人才结构,致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先行的高精尖人才团队。
宁波在人才引育方面的创新做法可归纳为:以才引才,实现人才引力之变。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姚立军博士就是宁波余姚引进的一位国际知名专家和行业领军人才。19年前,他带着一群博士、5项核心技术,在宁波余姚开启创业之路,至此,成为余姚“以才引才”的“引才大使”。在他的感召下,惠宏业、吴景晖、易骛文、相红旗等行业内响当当的名字都在余姚汇聚一堂,据不完全统计,姚力军已帮助余姚成果引进100多位高层次人才、37支科研团队,促成了当地半导体新材料产业的高端集聚,并生长出芯片靶材的整条产业链。截至2023年底,余姚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7000人,引育省级以上重点人才120余人、省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10个,真正实现“以才引才”的 “葡萄串”效应。
二、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高地
科技创新是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牛鼻子。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早在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指出,宁波要“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当前,宁波正继续沿着总书记的指引,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战略, 全力打造高能级科创高地。
宁波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可总结为:聚焦数智,实现创新动能之变。江丰电子在过去近20年的发展中,始终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紧抓技术创新,通过采用数字化工艺和产品设计软件、数字化装备,建立起数字化产线、车间,构建了从超高纯原材料到溅射靶材的全数字化产业链体系,大力提升了智能制造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长期依赖国外进口高纯材料的状态。
近年来,余姚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赋能“三个全覆盖”行动,先后通过改造数字化车间、“5G+工业互联网”项目,推动了“传统制造”向“精密智造”转型升级。目前,余姚已成功创建省首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12个项目入选宁波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项目。余姚用实践证明了,数字化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新方向,是重构智能制造优势的重要力量,只有更加重视数字化,才能真正将科技创新力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硬实力,有效推动制造业走深走实。
三、着力构建高质量产业生态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深度融合。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为政府的本质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善于作为,有效市场的本质是借助价格传导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其实,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在宁波作自主创新专题调研时就提出,要“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为保障,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协调和引导推动作用”。这一要求的核心观点正是要有效发挥政府和市场融合效应,以市场有效促进政府有为,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
宁波在构建产业生态方面的主要做法可归纳为:政商协同,实现产业生态之变。在江丰电子发展历程中,政府的支持一以贯之。在创业之初政府牵头为姚力军团队找寻合作伙伴,安家建厂。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政府提供多种渠道的资金资助,化解资金危机。如今,余姚市政府还以江丰电子未来工厂为核心打造黄湖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共同搭建“一院、一园、一基金”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整合企业、科研、资本等多方资源,为产业技术孵化和人才创业提供优质生态圈。
近年来,余姚出台了一系列培育企业的政策举措来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一方面强化政策支持。如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研究出台《余姚市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另一方面强化服务保障。如深入开展“企业服务经理人”专项行动,大力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规上企业 “三清零”行动,积极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等。
接下来,余姚将继续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聚焦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龙头企业带队攻关、研发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优化企业创新创业环境,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四、结语
智能制造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宁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前瞻性。接下来,宁波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通过更深层次的数字化转型和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强化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集群,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致力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推动宁波制造业向更加智能、绿色、高效的新时代迈向,为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