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视频
[总主持人] 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浙江要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宁波将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宁波是港通天下的开放门户,开放型经济是宁波城市发展的核心特征和主要优势之一。而营商环境在开放型经济城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实际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旨在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关键之举,宁波为此不断地在付诸努力。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慈溪的做法和经验,感受一下“溪心服务+”的魅力与特色。
大家好,我是慈溪市委党校钟一鸣。今天我讲授的微课主题是《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慈溪历来重视营商环境工作,历经数轮优化行动,成效卓著。截至目前(2024年5月初),慈溪实有市场经营主体20.57万户,总量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成绩背后,是慈溪集全市之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瞄准市场痛点和短板,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
一、法治护航,让市场环境优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更需要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证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有请慈溪市公证处工作人员来介绍下“公证E通”的相关情况。
慈溪市公证处工作人员 胡镠:慈溪市公证处办事大厅早在2017年、2018年间,年均办证量超6000件,公证人员年人均办理近900件,最高峰时,预约办证等待时间超3个月,“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加之办证流程多、资料要求高,大多数公证事项需当事人亲自到场,“拿一本证跑二三次”是常态,企业对公证“办证慢、办证繁、办证远”等问题反映强烈。针对上述问题,慈溪市首创“公证E通”模式,实现了公证服务“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截至2024年5月,累计办理线上公证2.3万件,近三年线上办证件数基本稳定在总办证件数的60%以上,公证事项全省通办比率高达88.29%,企业,群众满意率100%。目前这一做法已在宁波大市推广。
钟一鸣:“公证E通”,实现了办事方式由“线下办”变为“线上办”;工作流程由“人工跑”变为“数据跑”;服务迭代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服务网点由“一中心”变为“多站点”;而监管方式也由“管前端”变为“管全程”。切实有效发挥了公证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的预防性制度作用,助推建设更优质的法治营商环境。
二、增值服务,让经营主体火起来
政务服务好不好,广大企业和群众说了算。接着我们来听企业怎么说?
宁波一彬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兼财务总监 姜泽:以前企业上市、融资申报等需要提供一系列无违规证明,这里面涉及了市场监管、人社、公积金、环保、公安等10几家单位,办理完成至少需要一个月,10几家单位每一家都得跑到,并且每家都需提交一系列的材料,耗时耗力,并且效率不高。自从有了这个“企证查”平台,我们企业随时随地,只需在手机上一点,提交一张表单,即可申请好几个单位提供的证明,非常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慈溪政府点赞!
钟一鸣:“企证查”平台,通过表单集成、数据共享、部门联办、在线反馈,真正实现从源头上优化服务模式,构建“一件事”“网上”服务体系,切实有效助力企业办事高效便捷。
三、数字赋能,让办事效能提起来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慈溪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创新集成服务改革的生动实践。我们请慈溪市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群治分”的开发及应用情况。
慈溪市政法委委员,二级调研员 韦林:“群治分”是慈溪市首创的基层数字治理应用,其前身“桥头分”于2020年9月在桥头镇上线运行。它是以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表现为依据,创新积分激励机制和信用评价模型,并引入慈溪农商行、中国农业银行、慈溪市大剧院、中国慈善总会亚飞公益基金等300余家市场主体成为共治合作伙伴。用户在“群治分”上产生的行为数据,经过数学模型形成信用分值,可用于信用贷款、招工、小微工程承包、贷款授信等。比如,今年,慈溪市农商行以群治分平台“信用+治理”评价模型为基础,汇集公共、金融、社会治理、企业数据于一体,综合形成本地化的“全视角信用档案”,开发上架“群治贷”金融产品,已累计授信380户6700万元,用信239户2900万元。
钟一鸣:“数智”法治时代,“群治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有效激励,形成城乡群众对基层治理的广泛参与,进一步完善了党建统领下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于一体的基层治理体系。在有效连接“人”的基础上,通过连接组织、信息、服务、资金、产业等,不断拓展以群众为核心的应用场景,从而实现数字治理的最大效能。
四、协同破难,让资源保障强起来
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市,它是一场跨部门甚至跨区域的接力赛,考验的是各方协同能力、破难决心和智慧。近年来,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日趋紧张,企业国际化经营面临的风险进步加大。慈溪市始终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持续探索涉外企业增值服务新模式,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出海。接下来我们去听听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介绍:
慈溪市贸促会专职副会长 黄书华:针对企业国际化经营,我们建立了由商务局牵头,慈溪海关、市税务局等涉外单位协同的政府侧“1+N”出海企业服务体系。实现涉外重点领域、重点场景跨部门协同,推动物流通关、出口退税等涉外服务事项办理效率提高50%以上。针对巴以冲突导致红海航线受阻,成立红海航线受阻问题工作专班,发挥海关、贸促会、中远海运及相关行业商协会的专业资讯渠道作用,累计发布出口船期信息四期。此外,引入行业协会、慈溪外贸服务中心等社会侧资源,联合律师、会计、外语、短视频等行业协会,为企业出海提供合规指引、营销宣传、境外展会等25项社会侧涉外服务项目。
市委改革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主任、副局长 袁东敏:“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步,我们将以全面贯彻实施《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聚焦企业切实需求,强力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在破解营商环境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上持续攻坚,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和人文环境,在服务企业上真正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力争将慈溪打造成“一流标准、一流示范、一流口碑”的营商环境最优市。
五、结语
钟一鸣:“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这实际上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旨在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改革来破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把蛰伏的潜能激活,这从本质上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慈溪营商环境发展的实践充分体现了地方党委政府对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政府管理体制机制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内在要求和综合成效的生动诠释。总之,宁波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子生和排头兵,将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充分激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市域先行”中的作用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