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亚中心”构建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 图书馆 时间: 2022-09-22
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地方(即区位),在长期的发展进程里也总会有一些区位得到了更多经济主体基于某种微观诉求的自发选择,或是一个国家(经济体,下同)政府为实现某种宏观目标而对其格外青睐,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样的区位往往会形成人口与经济高度集聚。而另一些区位则可能没有那么幸运,于是成为人口与经济密度较低的区域。所以,当我们观察某个国家内部的区域时,经常看到的是区域之间存在发展差异(差距),区域差异(差距)使不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发展格局,人口与经济集聚发生的区位、集聚发展的规模等元素构成了一国区域发展格局非常关键的空间经济特征。区域发展格局在长期发展中是持续动态演化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区域发展格局,都是以过往的区域发展格局作为历史基础,加上这一时期内市场自发选择和政府政策等外部干预形成的结果,而它又会作为下一个时期的基础条件参与到后续的区域发展当中去,影响未来的区域发展格局演化。与此同时,区域发展格局和区际发展机制(特别是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经济关系)又是一体两面的,一定的区际发展机制将引致一定的区域发展格局,而在遵循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按照某种区域发展格局也可以反过来推演出支撑这种格局的区际发展机制。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才有了我们在《内陆“亚中心”构建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对区域发展格局与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关系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