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章:(视频形式的现场口播)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视察了北仑大碶高端汽配模具园区。在园区管理服务中心,习总书记就站在我现在所站的这个位置,同园区管理人员、中小企业负责人代表和外地返浙员工代表,进行了亲切交流,详细了解了疫情发生后园区企业复工复产的情况。在交流中,习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转眼,距离习总书记来北仑调研,已经过去了两年多的时间。面对习总书记的期盼和嘱托,北仑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
我们现在所在的灵峰现代产业园,规划范围13.4平方公里,目前已累计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3个,总投资约42.7亿元。其中包括的产业服务综合体、职工公寓、配套的经济型酒店、中小型超市和餐馆等,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北仑在总书记考察过的园区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了灵峰现代产业园,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窗口。未来,园区将重点拓展5G+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及服务、工业关键基础件、高端汽配零部件等4大产业领域,预计到2030年实现新增工业产值1000亿元。
第二篇章:(电视台演播厅的讲授)
引言:
大家好!我是北仑区委党校的张佳宁。刚才看到的视频,是我在北仑大碶灵峰工业社区和灵峰现代产业园,为大家呈现的画面。这两年,北仑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探索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再出发,依托工业社区这一创新治理模式,探寻宁波的共富密码,解锁共同富裕甬先行的北仑篇章。
2021年,是北仑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开局起步之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2.5亿元,财政总收入781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为1.69,优于全国、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北仑,为共同富裕试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其中,有一股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它,就是习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的中小企业。北仑作为制造业强区,拥有中小企业3万多家,它们对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就业支撑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保障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成为北仑在奔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得不回答的问题。那么,北仑的答案是什么?2008年,北仑在全省设立了首个工业社区,率先探索中小企业社区化服务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在浙江乃至全国都独具特色的工业社区服务形态。简单来说,工业社区就是以区域化党建为引领,将服务社区居民的理念,引入到园区内,变园区管理为社区治理,像服务居民一样服务企业。工业社区,就是北仑交出的共富答卷。接下来,我想从个人、企业、社会三个角度破题,来和大家聊一聊,工业社区是如何助力北仑实现共同富裕的。
一、个人发展:工业社区模式打造产业工人成长体系
首先,工业社区模式打造产业工人成长体系,促进个人发展。在北仑,近百万居住人口中,产业工人就达40余万。北仑的共同富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如何才能让产业工人们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呢?这是工业社区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020年的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生活的平静。这个春节,企业和工人们都过得焦心!企业担心订单能不能保住?员工能不能回来?工人焦虑着工厂还能不能开工?工资还能不能正常发放?当时,国内疫情正处于紧张的节点,但企业复工复产的箭已在弦上,不得不发!为了能够让员工们回得来,北仑大港工业社区多措并举,全力填补疫情后企业的用工缺口。社区鼓励企业全员引才,积极引导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己工厂的“HR”,由在岗工人推荐新人到岗,并给予不同程度的奖金激励;社区为了纾解企业无法赴外地招聘的现实困难,还通过多途径联络外地村镇,委托当地进行现场招聘;与此同时,社区还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人力资源机构和校企合作平台,进行“靶向”选才,以专场招聘、园区设摊等方式线下招才。
员工来了,企业的心就稳了。但接踵而至的问题又在考验着工业社区的治理能力:怎样才能够让员工长足地留在这里发展?
在北仑霞浦街道物流工业社区做集卡司机的周师傅,和女儿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幸福的夏天。每当暑假来临,社区开设的“小候鸟假日学校”,为集卡司机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使得留守儿童可以来到北仑和父母团聚。宁波舟山港是全球年货物吞吐量排名第一的大港,因此,北仑聚集了2万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集卡司机。2013年,霞浦物流社区成立了“集卡司机之家”,围绕司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内容,还联合行业协会提升司机群体的待遇,建立了从服务司机到服务司机家人的全套服务流程,整体提升了司机群体的权益保障和生活幸福感。
工业社区的目标不止于此,引进工人、留下工人还不够,工人们干得好,真正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变,才是可喜的局面。为此,北仑15个工业社区根据产业特征和产业工人需求,依托“工匠学堂”等形式,精准开展服务。仅去年,“工匠学堂”就累计培训5.1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1万人,初步建立起了“准匠-工匠-大匠”的晋升体系,其中有12名产业工人获得新时代“浙江工匠”称号,1名获评全国劳模,1名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在推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北仑锚定了工业社区这个治理模式,工业社区锚定了产业工人这个重点群体。近三年,北仑15个工业社区的员工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区4.2个百分点,工业社区模式让产业工人们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二、企业共享:工业社区模式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
其次,工业社区模式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实现企业共享服务。在工业社区实地,我们看到这里的园区是参照了城市社区的工作模式,在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服务大厅和专职社工,实行开放办公,为园区企业提供常态化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如何通过践行服务理念,来把握好中小企业这个抓手,是工业社区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对于工业社区而言,疫情期间要面临的最大考验,毫无疑问,就是如何帮助企业快速实现复工复产。由于情势紧急,一开始,社区并无相关经验可循。每一家企业遇到的问题都不一样,每一个问题都要靠社区去解决。灵峰工业社区这边,刚解决完企业复工人手不足的问题,园区内企业又反映:自己复工了,但配套企业还没有动起来,眼看供应链就要断了!于是,社区和街道方面又加班加点,企业列出配套供应商清单,社区服务队员立即一个个对接。最终,园区4家龙头企业实现了全产业链复工。
工业社区践行服务企业理念,除了要保证战时的“应急响应”够快,还要展现平时的“常态服务”够暖。大港工业社区就先后推出了企业十大共享服务。其中,“共享电工”令人瞩目。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紧张、电工需求频次不高、电工招聘难等问题,常常无法安排全职专业电工,但电工又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必需岗位。于是,社区就从“电工荒”这个问题入手。前期,社区举行了一场交流会,了解企业们对于电工的需求。会后,社区带着企业们的建议,开始策划专项整改行动。“共享电工”服务的推出,让企业平均电工用人成本,下降了90%,同时,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这些事例背后,体现的正是工业社区为企业做好服务保障的决心,也是工业社区助力企业实现“先富带后富”目标的用心,更是工业社区为实现共同富裕建设注入的坚定信心!
三、社会共富:工业社区模式探索服务企业的规范标准
最后,工业社区模式探索服务企业的规范标准,实现社会共富。基层治理形成地方经验后,如何持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以助力全省乃至全国的共同富裕建设,是工业社区思考的第三个问题。
为了让工业社区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北仑,探索深耕13年,终于在去年,迎来了标志性成果——《工业集聚区社区化管理和服务规范》的出台。该标准作为浙江省地方标准,系统总结了北仑工业社区服务企业和员工的实践经验,并对服务内容、服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为全省工业集聚区开展企业服务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目前,北仑正在积极申报该项规范的国家标准。
规范标准的出台,肯定了工业社区13年来的治理成效,深化了“服务就是治理”的基本理念,扩大了工业社区模式的社会辐射力,完成了从地方治理经验到社会共富标准的华丽升级。从一个工业社区,到域内一批工业社区,再辐射至全省、全国,北仑正在以己之力,书写好工业社区这张“金名片”,以建设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先试先行的决心与担当,传播好共同富裕的浙江经验,讲述好共同富裕的中国故事!
结束语: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仑15个工业社区覆盖了所有的产业集聚区和小微企业园,共服务6000多家企业和30万名产业工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多亿元,产生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257家,单项冠军、隐形冠军54家。
这组数据充分展现了工业社区模式的无限发展潜力,也说明北仑已经走出了一条可借鉴的共同富裕之路。未来,北仑将继续锚定工业社区这一发展方向,或许这就是在奔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跑出发展加速度的一个独特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