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周琦,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星火启明不忘来路。身在宁波,我想大家一定都逛过我们市中心最热闹最繁华的天一广场,而当我们在天一广场购物、休闲、娱乐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是否留意过,和它一街之隔的新街小巷中,还镌刻着一段光辉闪耀的红色印记。这栋江南地区常见的白墙黑瓦的二层小楼,就是我们党在宁波地区最早的秘密机关——大革命时期中共宁波地委的旧址所在。当然在那个时候,它还有一个更为外界所熟知的名字——启明女中,启明女中不算大,但是它是我们宁波共产党人初心的出发地,和南湖上的红船一样,它也蕴藏着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成功密码。
(一)
时间回到1919年。1919年,“五四”运动的风潮也席卷到了宁波,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组建进步文化团体,研究和宣传新文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1921年由原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7名学生所创办的“雪花社”。在“雪花社”最初的宗旨中,“有改造社会的愿望,”“本互助之精神,作社会之改造”,所以他们积极地思考着救国的道路和方法,并且还在当时宁波本地的主要报纸——《时事公报》的副刊上,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是什么》、《现社会不安之原因》等10多篇文章,发出了宁波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声音。
在这个过程中,“雪花社”的部分成员还成长为宁波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宁波第一批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6名团员中,有4人来自于“雪花社”,其中就包括后来的宁波地委书记赵济猛以及启明女中的教务长潘念之。
当然,在当时,马克思主义在宁波的传播还只是在少数进步青年之间进行,更多地像是一种学术活动。要把这种思想的萌芽凝聚成一股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还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在这个时候,历史选择了宁波。我们知道,“五口通商”以后,宁波逐渐成为了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商埠,而随着大量资本的进入,宁波的近现代工业也应运而生。到1918年,宁波已拥有一定规模的近现代企业39家,产业工人5000余人。
当然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些人数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要知道——我们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近代产业工人因为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因而具有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性。所以在当时,宁波相对较为集中的工人群体就引起了新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注意。我们党早期的革命家恽代英、张秋人、沈雁冰等人都先后到宁波进行过社会调查并开展过筹建地方党团组织的活动。尤其是毕业于宁波崇信中学的张秋人同志,对宁波党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关键而直接的作用。
同时,宁波靠近上海的区位特点也起到了“近水楼台”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我们党的第一个组织就是在上海成立的,得益于沪甬之间地理和人文上的紧密联系,1922年7月,宁波就被列入了上海地委兼区委的工作区域,接受了上海党组织的领导。
然而,革命的形势总是瞬息万变。从1924年1月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推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但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国共双方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在这斗争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在大革命中的具体表象就是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争夺,也就是中国革命究竟是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还是由无产阶级来领导。
面对这个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对此作出了旗帜鲜明的回应。1925年1月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的问题,为此这次会议还决定要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
1个多月之后,也就是1925年2、3月间,上海地委就根据四大精神在宁波成立了中共宁波支部,支部机关就设在城区醋务桥的启明女中内,当时整个支部也仅有周天僇等5名党员,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宁波最早的地方组织,从此,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宁波的发展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开启了历史新篇章。
启明女中这个寓意光明与希望的名字,也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在宁波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醒目而鲜亮的符号。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校址从今天偃月街148号的醋务桥搬到了位于南大路丝弄巷“星云坊”,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又因为旧城改造整体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
(二)
宁波支部的建立,加快了党组织的发展,也推动了工农群众运动的广泛开展。
在当时,启明女中既是我们党开展工作的秘密驻地,同时也是培养革命青年的重要基地。宁波最早的5名党员中就有3人在启明女中任教,比如,后来任宁波地委书记的杨眉山同志,他的公开身份是启明女中的国文老师,接任他的赵济猛同志则是这所学校的英语老师。这些充满理想又饱读诗书的共产党员,给在启明女中就读的学生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也改变了他们中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当年的学生金翊群同志回忆说:“1926年春,我在杨眉山老师介绍下入了党。我还深记着杨老师启发我们的话。他把旧中国比做是一座破烂房子,说外国人来欺侮,这房子眼看就要倒坍。我们有责任把这座房子弄好。”
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救国图强的爱国精神是最强大、最永恒的动力,正是在这些党员干部高效而出色的工作之下,我们党在宁波获得了蓬勃发展:从宁波支部到宁波独立支部,再到宁波支部联合干事会;1926年1月,还成立了中共宁波地方执行委员会,由华林同志担任地委书记。党的基层组织更是迅速壮大,到1927年4月上旬,宁波地委已建立了40多个基层组织,拥有党员1200多名,这个人数占了当时浙江党员总数的1/3,超过了全国党员总数的2%。
有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党员骨干力量,宁波地区的工农运动很快就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和丰纱厂的“六月工潮”、各界的抗英运动、黄包车工人罢工游行等等。可以说,宁波地方党组织一经建立就深入到到工农群众中, 带领着工农群众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三)
但是,历史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风起云涌的革命大潮中也潜藏着危险的暗流。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在国民党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背后重要的支持力量是当时的江浙财阀,而宁波作为江浙财阀的重要基地,迅猛发展的党组织必然成为了国民党右派的眼中钉。因而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之前,国民党右派就已经先于上海,在宁波发动了反共“清党”。
杨眉山、王鲲、王家谟、赵济猛、张秋人等一批优秀党员都先后牺牲,启明女中虽几经改名迁址,但还是在1927年6月被反动当局查封。
在烈火真金的考验中虽然有人临阵退缩、也有人叛党投敌,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播下,1927年7月,宁波地委改为中共宁波市委员会,更多的共产党人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投身于谋求民族解放和国家振兴的历史洪流中。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的,革命理想大于天,为了心中的理想,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今天,回望我们党的百年来路,正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下,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斗不息。
如今我们这片无数先烈为之洒下热血的四明大地,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化都市,并且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方向奋力迈进!而最初的那个小小的5人党支部,也犹如星火燎原一般,催生出了3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发展到了50多万名党员。
见证了这一切翻天巨变的启明女中,仍静静坐落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一隅,看着一步之遥的车马繁华,一墙之隔的人间烟火。阅尽沧桑,颜色不改,信念不变,它曾经启迪的光明将绽放着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