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党章精神永放光芒
来源:信息化处 时间:2021-06-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引 言:

大家好,我是宁波市委党校的齐峰。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微课主题是《薪火相传:党章精神永放光芒》。

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关于党章的小知识。这是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大家可能都认真学习过。大家在学习时,是否会提出一些问题,譬如,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章程》经历了几个个版本的修订。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于哪次会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认为,党的一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而党的二大第一次制定《中国共产党章程》,往后每次党代会都是修改,也就是,从党的二大到十九大,制定、修改、通过了18部党章。

看到第一部《党章》时(图片),大家会想到什么?是否还记得记得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参观上海“一大”会址时,曾对保存下早期《共产党宣言》的人提出询问:“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

接下来,我将用这堂微课与大家一起再来细细品读“总书记之问”的深刻涵义。

“很珍贵”:

首部党章很珍贵,党章精神更可贵

总书记所说的“很珍贵”,我的理解是:首部党章很珍贵,蕴含的党章精神更可贵。“很珍贵”三个字不仅体现着总书记对党章的尊崇,而且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必须秉承党章精神。

首部党章很珍贵。为什么?因为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世的二大党章,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真理的壮举和韧劲。

这部党章很珍贵。因为这是用生命去保存的重要文献。大家都知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上海。大批共产党员惨遭屠杀。为避免党的珍贵文件遭到破坏,为了保藏革命火种,一位共产党员不顾个人安危,在1927年末冬日的一个午后,悄悄带着这批文件从上海坐船回到了北仑霞浦老家,交给了父亲请求父亲一定要藏好,随后立即返回了上海,从此,一去不复返。这位父亲又将儿子舍命带来的包裹,用油纸包好,放进儿媳的棺材里,然后在长山岗上修了墓穴,将这些珍贵的文件资料存于这个衣冠冢里。(图片)

大家看到的这座合葬墓穴会想到什么?我的理解:它不仅保藏了包括首部党章、《共产党宣言》在内的党的珍贵文献,更是秉承了可贵的党章精神。

它诠释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到俄共党章再到《中国共产党章程》,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地都是鲜明地揭示了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

它诠释了“其端甚微,其势必盛”的信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时,全国党员人数50多人,到了党的二大,全国党员人数195人,到2019年12月31日,全国党员9191.4万名,占全国人口近14分之一。这时,我们不得不看到,没有党章形式的推陈出新,没有党章内容的与时俱进,没有永恒不变的理想信念宗旨,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它诠释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心。党章是指引党的事业与自身建设前进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史,是改天换地的革命史、顶天立地的建设史、经天纬地的改革开放史,在很大意义上,是一部感天动地的战胜困难的历史。可以说,正是每一位共产党人把党章的规定落实到行动上,才有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

“那你说的那个人呢?”:

张人亚不仅是党章的守护者,更是党章精神的践行者

看到这些珍贵的文件,(图片)大家是否也会发出同样的询问,守护首部党章的“那个人呢”?那个人是谁?

他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张人亚同志。张人亚(1898年5月-1932年12月),原名张静泉,宁波北仑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时光荏苒,精神永恒。张人亚不仅是党章的守护者,更是党章精神的践行者。党章精神在张人亚同志的革命一生中得到了生动展现。

他牢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真谛。1922年9月,他出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首任主任,组织工人罢工,面对租界巡捕房用残忍手段插手镇压罢工运动,他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发动工人兄弟,终于取得了“增加薪资”“减少学徒期”等成果,让我们看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一片初心。

他坚定“其端甚微,其势必盛”的信念。1930年前后,张人亚曾以金铺老板的身份在安徽芜湖掌管中共中央金库。第一次,1930年6月,由闽西运来黄金700两;第二次,1930年底,由赣西南运来黄金2007两。经手那么多的金银,张人亚可从来没想过放进自己口袋里,宁愿过着简朴生活。他是党放心的人。

他充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信心。1931年12月,张人亚同志到瑞金就任。大家都知道,宁波距离瑞金差不多有上千里路程,即便是在交通较为发达的今天,乘动车前往瑞金也要经历8个小时。而那时的交通非常不便,他的出行几乎完全是靠“两条赤足跨千山”,也没有现在平坦的道路,而且12月份天寒地冻,一次次长途跋涉,彰显的是张人亚坚定理想信仰的毕生追求。

“后来怎么样?”:

尽管张人亚积劳成疾去世了,但是党章精神永放光芒

由于长期在危险的环境、艰苦的条件下进行高度紧张、繁重的工作,张人亚同志积劳成疾而去世。这是 1933年1月7日《红色中华》刊发的悼文,沉痛悼念张人亚。悼文称张人亚的逝世是“我们革命的损失,尤其是在粉碎敌人大举进攻中失掉了一个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图片)

今天,尽管张人亚离开我们已经八十多年了,但继承他守护党章,践行党章精神的脚步永远没有停止。

每当我们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时,大家是否会细细去感悟入党誓词中第三句话,“遵守党的章程”六个字,六个字是动宾搭配,提出的是实践要求。我想,总书记问到“后来怎么样?”,就是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握党章的本质精神,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

作为首部党章的秘藏地——宁波,我们宁波的党员干部是否更有底气向党旗宣誓:我们要沿着革命先驱的足迹,守望初心再出发,在锻造硬核力量、唱好‘双城记’、当好模范生,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中,自觉践行党章精神,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全面展现“重要窗口”模范生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可以说,“总书记之问”——“很珍贵,那你说的那个人呢?后来怎么样?”保函了深刻的涵义,我们既要去感悟、更要去行动,积极主动完成新发展阶段宁波的历史使命。

谢谢大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