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大港:党领导下的港口腾飞
来源:信息化处 时间:2021-06-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2020年3月29日下午,在全球笼罩在新冠阴霾之下,经济按下暂停键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到宁波舟山港调研。那天春雨沥沥,习近平总书记撑着伞,他望着港口作业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高兴地说“看看这壮观的场面”。当宁波舟山港集团董事长毛剑宏向总书记汇报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跃居全球港口第三位”。总书记说:“这真是了不起的成绩!”

东方大港: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

宁波舟山港是极不平凡的大港。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他说:“宁波舟山港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

何谓硬核力量?当前我国90%以上的外贸货物通过港口进出,港口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和晴雨表。宁波舟山港作为世界第一大港,这样的地位,就决定了宁波舟山港不仅仅是宁波和舟山的,更是浙江的,全国的。宁波舟山港,对内辐射长三角,对外联通世界各地。集装箱航线总数达260条,其中与“一带一路”相关航线超过100条。2015年10月23日作为习近平访英期间中英双方达成的重要成果之一,海上丝路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登录波罗的海交易所。这是波罗的海交易所自1744年以来首次发布其他机构的指数,标志着宁波舟山港航运定价的国际影响力。

此次疫情大考,宁波舟山港不负党和国家期望,率先逆势恢复,在2020年6月份首次实现了正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1.72亿吨,比上年增长4.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872万标准箱,比上年增长4.3%。宁波舟山港已然成为浙江建设“重要窗口”和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的运输大动脉。

东方大港:近代的苦难史

然而,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个极不平凡的大港,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世界第一大港,具有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它曾今经历过沧桑和苦难的磨炼,尤其是近现代,作为政府羸弱和民族屈辱的见证者,它和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一样,也经历过一段苦难的历史。

宁波舟山港分为宁波港和舟山港,两大港域。两大港域都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以前,河姆渡原始居民就来这里进行航海活动。唐朝在此建立明州府,港口被称为明州港。北宋在明州港设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标志着民间发展起来的港口贸易得到官方的认可,明州港成为当时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

但是,到明朝中后期,这里便成为了倭寇横行的地方。1523年,日本两大豪族各派遣贸易使团来华贸易,两个使团在宁波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史称“争贡之役”。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明朝政府废除浙江市舶司,为后来的“东南倭祸”埋下了伏笔。

至清朝,政府羸弱,这里便成了民族屈辱的见证地。1842年起,清政府先后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宁波被迫向西方列强开放,港口被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

抗战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内地各省货物和战区军用物资的转运口岸,港口也因此受到日军蹂躏。在长达4年多的蹂躏期间里,港口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码头、仓库、船只被废弃,海关只剩下空架子。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军队撤退前,又对港口再次进行了破坏和劫持,港口功能近乎停滞。

东方大港:建国后修复重建

我们看到,近现代中国积穷积弱,命运坎坷,港口的发展也因此缓慢而波折。虽然,很早就有仁人志士意识到宁波舟山港建设的重要性。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一书中提到要在这里修建一个“如纽约港”那样的世界级大港。但这一蓝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之下,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这份重担就落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身上,宁波舟山港的建设终由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来实现。

1949年5月25日,宁波解放,宁波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接管浙海关,结束了近百年来洋人管理浙海关的屈辱历史,并着手恢复港口的航运工作。然而港口的恢复重建也是一波三折。1962年蒋介石提出“反攻大陆”,宁波、舟山地处沿海前线,毅然承担起守卫祖国东大门的历史责任,港口修复重建工作也一度搁浅。

直至1978年,镇海煤码头竣工,1982北仑矿石中转码头竣工,宁波港域港口运输才初具规模。与此同时,舟山港域的沈家门港在1981年开展远洋货轮运输业务,并于1987年将域内的沈家门、定海、老塘山三个港口合并为舟山港。至此,宁波舟山港的两个港域,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启了港口现代化建设腾飞期。

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后政策突破

宁波舟山港发展的第一次腾飞,得益于邓小平为核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以及改革开放的政策突破。1984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完深圳、珠海、厦门三地之后,提出要“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随后,1984年5月,宁波被列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1月23日上午,小平同志在对国务院同志说到宁波时,特别明确提到:包玉刚跟我讲,宁波港可以进25万吨的轮船,是个少有的理想港口。25万吨的轮船进来,成本可以降低百分之三十,如果把上海、宁波连起来,发展金三角,就可以解决上海的许多问题。根据邓小平的指示,宁波市委、市政府确定,宁波一要抓宁波港,二要团结“宁波帮”,确定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正确方针。1992年岁末,已是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带着南方视察归来的仆仆风尘,来到浙江。他请浙江省委和宁波市委的主要领导再一次谈谈宁波的情况,关切地询问北仑钢厂和北仑港的进度。当听到浙江省和宁波市将加快开发大榭岛时,小平同志很高兴,他积极支持由荣毅仁领导的中信公司成片开发大榭岛。大榭岛是中国第一个按照国际“自由岛”模式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现已成为浙江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事实证明,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关于宁波港发展的一系列指示,对宁波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价值和历史意义。

东方大港:新时代再创辉煌

新时代宁波舟山港发展的第二次腾飞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时播下的一颗蓝色的种子。正是由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牵线搭桥,促成了宁波港和舟山港的“联姻”。早在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第一次到舟山调研,就提出要“加快宁波舟山港一体化进程”。2005年12月20日,他在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挂牌仪式上说,港口建设将是浙江省经济发展中的大手笔,港口建设的重点在宁波、舟山港一体化。

如今,18年后,这个“蓝色的种子”已经开枝散叶,硕果累累,宁波-舟山港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联系,是全国大型集装箱转运基地,大宗战略物资中转储备基地,能源、修造船、重化工、钢铁等临港产业基地。

回顾宁波舟山港的建设历史,宁波舟山港由小到大,从磨难走向复兴,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业救国、振兴经济的一个缩影,是宁波是浙江回答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份靓丽答卷。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再次领导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作为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的硬核力量,宁波舟山港,将继续破浪前行,向建设世界一流强港迈进,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最强脉搏。向世界继续书写“共产党为什么能”在新时代的最靓丽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