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共宁波市委党校钟金意。我分享的微课主题是——同心奋进:合作共识历久弥新。
我来宁波已有四年的时间了,四年里,我被问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你是广东人啊?!为什么会选择来宁波?期初,我头脑里都是一些模糊的认识;但如今,我心中有了明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宁波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人文积淀深厚的城市,自古人才辈出、名人众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都、文明之城。而此中的密码,我认为,正是这些先贤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希望、人民的期盼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宁波人的这种家国情、民族情深深地打动着我。特别是近现代以来,一大批宁波先贤坚定崇高理想信念,致力于民族复兴事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也凸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以及新型政党制度的正确性和优越性,从而能够把各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地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而“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PPT演示)正是缘于长期以来我们党对统战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视,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始终不忘合作初心,自觉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中国共产党与党外民主人士团结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涌现的感人历史瞬间和先进人物不计其数,给我们留下了优良的历史传统。
风雨同舟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全民族抗日的号召。1935年8月1日,红军在长征途中,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在各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要求,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PPT演示图片1)10 月1日,以中国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名义在巴黎《救国报》正式发表,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PPT演示图片2)《八一宣言》得到了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积极响应,他们纷纷支持并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中国共产党也积极团结广大民主人士,并且竭力做好帮助和保护工作。在这些民主人士当中,来自我们宁波的张明养先生就是其中一员。
张明养先生(PPT演示图片3)出生于宁海县,他年少有志,在1926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1927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失去了党的组织关系。但他仍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积极参加进步文化活动和民主运动。自1938年随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到香港后,张明养便积极投入到党领导下的对外宣传工作中。他参加了党领导下创办国际新闻社的工作,也是主要负责人之一。1941 年“皖南事变”爆发后,他与邹韬奋、夏衍等人在廖承志领导下创办了统一战线性质的《华商报》(PPT演示图片4),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帝国主义玩弄的“东方慕尼黑”阴谋。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炮火波及香港。香港被日军占领后,当时在香港的张明养全家生活很困难,每日只吃两顿菜粥充饥,靠劈家具做柴火。张明养拒绝了让他为日本人办报的说客,宁可饿死,也绝不当汉奸,表现了应有的气节和高尚的品质。
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廖承志、潘汉年等人的安排以及东江纵队的努力下,所有和党直接或间接有联系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工作者,都陆续安全地撤离了香港。这就是有名的“秘密大营救”(PPT演示图片5)。张明养在12月下旬和他们一起乘小艇经澳门、桂林,辗转来到重庆。
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风雨当中仍与进步民主人士同舟共济的优良作风,让广大民主人士自愿选择跟着中国共产党走。1955年,张明养先生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继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中贡献力量。
目标同向
说到中国民主促进会(PPT演示图片6),它与宁波颇有渊源,林汉达、严景耀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两位重要创始人,唐弢也是重要发起人之一,冯宾符也是参与组织创建的最早会员,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宁波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镇压共产党和革命势力,一心要发动内战,上海反内战的民主运动风起云涌。1945年12月30日,林汉达和马叙伦、王绍鏊等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以发扬民主精神,促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践为宗旨。林汉达在革命学生的推动下,参加了革命,他痛斥国民党当局背信弃义,撕毁协定,大打内战,破坏和平,摧残民主,镇压人民。他还和中国民主促进会协助组织一些上海人民要求民主的群众团体。
当时领导上海民主运动的中共地下负责人是张克约。林汉达曾向张克约提出过入党要求,谈话地点是在赵朴初住的一个寺院内。张克约说:“你现在已经在做党的工作了。我党认为,在发动和领导上海的民主运动中,还是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做工作更为有利。我们已经把你当作自己人看了。”接着他又郑重地说:“鲁迅先生、邹韬奋先生对于革命的贡献胜过一般的党员。我们希望你能继续他们做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PPT演示)
1946年6月23日,在上海十万人的反内战大游行斗争中,林汉达就是大会执行主席之一,他在大会上慷慨激昂地说:“现在中国人民没有人愿意打内战。中国的主权属于全国人民,政府的官吏只是主人的仆人。但是,今天不是主人当政,而是仆人当政。我们要恢复主人的权力!”(PPT演示)第二天,上海报纸上就登出警察局通缉林汉达的消息。
通缉令一公布,上海中共地下组织立即命令林汉达离家,先到切实可靠的朋友家中隐居一时再说,林汉达照办了。此后,国民党特务们三天两头地闯入林家,骚扰和为难林汉达的妻子及其儿女们,搅得林家日夜难宁,好在到头来,特务们还是一无所获。后来在得知林汉达仍在上海的时候,反动当局更加紧锣密鼓地加强了搜捕。面对如此危急的状态,为了确保林汉达的安全,上海中共地下组织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经多方联系后,终于妥善地安排林汉达离开上海,投奔东北解放区。
虽然是名称上不同的政党组织,但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上存在着巨大共识,都是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因此,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着共同目标而团结奋斗。
携手同行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型政党制度得到稳步推进,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有序发展,并且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问题的协商和决定,在国家政权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著名作家唐弢(PPT演示图片7)就积极参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工作。解放初期,唐弢搞了一段时间邮政工会的工作。不久唐弢又参加华东文化部的筹备工作,并担任文物处副处长一职。华东文化部副部长一度由彭柏山担任,那时唐弢还没有离开。唐弢对彭柏山工作作风很有好感,在彭柏山领导下工作,有一个印象很突出:华东文化部各处负实际责任的副处长,基本上都是中共党员,而唐弢还不是,党内开会唐弢不能参加,工作很难做。彭柏山让唐弢列席许多党的会议,党内有些文件也给唐弢看。他相信中国古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一条,认为既然要唐弢负责文物工作,就应当充分信任,有职有权。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工作也得以顺利开展。唐弢后来还时时怀念这段时期的工作和很多同事,这是唐弢一生工作中最愉快的一个阶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共产党员的合作共事对唐弢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中国共产党人很多思想理念都在他的作品得到积极体现,比如,在《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一文中,他就提到,“毛泽东同志要我们同人民打成一片,忧人民之所忧,乐人民之所乐,这样,思想情感才会起变化。到生活中去,使自己受教育,被感动,然后反过来教育人,感动人,这就是先做群众的学生,再做群众的先生。感情变了,才能彻底。”(PPT演示)这正是对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领悟。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并没有抛弃广大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而是与他们共同协商建立了联合政府,在新的政权组织中积极安排党外民主人士。也正是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信任和尊重,让广大党外民主人士竭尽全力地在各自职位上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同行,同心奋进。
结束语:刚才跟大家分享的三个感人历史瞬间,充分说明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PT演示)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同心奋进的宝贵历史经验,也是党外民主人士能够始终追随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密码,更从另一个角度很好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个历史追问。这也正好印证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而能够带领包括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广大中国人民一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广泛共识、汇聚强大合力。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