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与舟山地域相邻,人文相亲,交通相连,产业相融。2003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港口一体化的决策,宁波、舟山两市商议建立合作机制,确定了两市党政领导定期互访制度。2004年,两市制定了《宁波舟山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联合设立了宁波舟山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此后,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开始定期互访,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合作中的重大问题。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两市分别设立了宁波舟山合作办这一常设机构,配备了副局长级的办公室主任专职负责两市合作工作,其中宁波市在市发改委增设宁波舟山合作处,行政编制4名,承担宁波舟山经济合作协调小组宁波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这次机构改革,宁波舟山合作工作职能从发改委划入支援合作局。今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大都市区建设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宁波中心城和舟山花园城一体化同城发展。随即召开的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袁家军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谋划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由此可见,谋划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将成为甬舟两市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舟山市委、市政府已将宁波舟山一体化列入今年政府三大任务之一)。而我们从接收宁波舟山合作工作以来,也深深体会到,要推进两市一体化,迫切需要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作为工作的抓手。
一、重大合作项目建设在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大合作项目事关宁波舟山两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大局,是两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剂、催化剂,更是推进宁波舟山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抓手。
(一)有利于构筑国家级对外开放门户。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甬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各类平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叠加,有利于深入实施对外开放和自由贸易区等国家级战略,合力构筑国家级对外开放门户。
(二)有利于提升宁波都市区极核功能。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甬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放大产业优势和开放优势,集聚高端资源要素,助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质量和促进供需均衡,打造新增长极,不断提高宁波都市区在长三角甚至全国范围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三)有利于加强两市优势资源统筹整合。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甬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加强两市优势资源统筹整合,实现资源要素在两市之间的快速高效流通,和合理优化配置。
(四)有利于打造国际一流强港。依托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甬舟一体化进程,有利于发挥两市港口优势,促进陆海统筹发展,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打造国际一流强港。
甬舟两地主要经济数据比较
(数据截止2018年、来源于网络)
城市 项目 | 宁波市 | 舟山市 |
常住人口 | 820.2万 | 117.3万 |
GDP | 10745.5亿元 | 1147.1亿元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379.7亿元 | 146.02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 | 5190亿元 | 1559亿元 |
二、甬舟两市重大合作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因素分析
尽管甬舟两市近年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已经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舟山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舟山大陆引水工程和220KV舟山与大陆联网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建成投用,已经大大改善了两市的互联互通条件。但从宁波舟山两地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也遇到阻力和各种制约因素。我认为存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来谋划一些长远的重大项目,如浙江自贸区建设,把宁波这个外贸强市排斥在外,宁波舟山一体化到现在都没有谋划出重点合作区域或领域,还停留在喊口号阶段;二是宁波作为浙东经济合作发展的牵头、领头城市,缺乏当中心城市的格局,必要的主动让利是增强凝聚力的举措;三是推动合作机制创新方面滞后,如原有的浙东五市合作机制,不仅没有强化,而是在新一轮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被弱化,与舟山的合作机制时强时弱,变化太多!这些需要在宁波舟山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寻求突破和创新。
三、目前甬舟两市重大合作项目建设现状及中长期项目谋划方向思考
近年来,宁波舟山两市按照一体化发展需要,已经有一批项目谋划组织实施或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已为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起到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要按照宁波舟山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根据宁波舟山两市党政主要领导商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市场发展、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两市改革开放政策“六个一体化”的合作内容,谋划思考一批中长期重大合作项目或合作平台载体作为支撑,来务实推进宁波舟山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目前已经完成或正组织实施的有:一是甬舟铁路项目。作为义甬舟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西起自宁波东站,终于舟山(白泉),线路运营长度77km,设计时速250公里,全线设车站9座,项目总投资约377亿元。项目前期工作由省发改委(省铁办)委托舟山牵头,舟山铁办、宁波铁指为两市的责任主体,铁四院为设计牵头单位。2016年5月,省发改委组织了项目预可研报告的预审查,初步明确了线位方案和“北仑接轨方案”,2016年底中铁总公司组织了预可方案论证,2017年启动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018年11月18日可行性研究报告(北仑至金塘岛海底隧道方案,计划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通过后再研究确定各方出资比例)。工程计划2019年全线开工,工期6年。二是六横公路大桥工程。项目起自舟山六横岛,终点接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柴桥互通,全长31.31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项目总投资176.48亿元。项目法人为舟山六横跨海大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工可报告于2017年获省发改委批复,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经省政府协调,明确由省交投出资35%,舟山出资41%,宁波出资24%。工程计划2019年底开工,工期5年。但目前项目推进遇到一些问题。三是舟山大陆引水工程。一期、二期引水工程已建成并向舟山供水。三期工程估算总投资23.62亿元,总工期39个月。海上工程已开工建设,宁波陆上段工程计划2019年上半年开工。四是舟山至大陆500kv输变电项目。项目已列入省“十三五”电网规划,总投资48.13亿元。目前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整个项目预计于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下一步还可以谋划推进的有:一是共建智慧海洋数据中心。依托现有港口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和国家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两市相关数据资源融合、交换和共享;组建江海联运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完善江海联运信息与数据服务体系,共建物联网,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信息资源支撑;合力打造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公联运、海洋安全等智慧海洋平台、国家级海洋大数据中心。二是探索启动甬舟海底快速通道建设。借鉴学习英法海底通道等跨海隧道建设先进经验,联合两市规划、发改、国土、海洋等部门力量,在宁波北仑(镇海)和舟山定海等地选择登入地点,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工程列入国家长远发展计划。三是谋划两市城际铁路项目。利用甬舟铁路通道运能资源,加强两市城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对接,争取同步开通宁波至舟山城际铁路。
(二)产业培育协同创新方面。目前已经展开的合作有:一是旅游、港航物流服务等领域的产业合作已经推开。二是科技合作已实现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通过“科技大型仪器公共服务网”,提高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三是国际贸易初步实现了两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保税油供应、出口放行和进口直通、进境粮食检验检疫等方面的口岸、关检一体化。下一步还可以谋划推进的有:一是合力打造甬舟“游运联动”专线项目。根据交通部关于探索开展“游运联动”等创新型旅客服务模式的要求,两地合作开展宁波至普陀山、宁波至朱家尖、舟山至奉化溪口等“游运联动”专线,实现客运资源合作共享。二是探索共建海洋开发银行。依托宁波获批全国首个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甬舟两市共建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契机,发挥两市地方商业银行积极性,加强合作,探索筹建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金融结算和航运融资业务为主的海洋开发银行。三是创新发展现代制造业。依托宁波获批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契机,围绕修造船、航空制造、汽车及其零配件等领域,重点加强甬舟两市在制造技术、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发挥宁波制造业对舟山的溢出带动作用,共同打造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先发城市。四是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宁波临港重化工业基础,发挥宁波在石化发展中的经验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建设,加快建立完善的上下游产业合作机制,打造全球一流的石化产业集群。
(三)平台构建功能集成方面。目前已经共同推进实施的有:一是共同参与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宁波舟山都是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共同承担着浙江海洋示范区建设的任务,两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二是共同参与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根据2016年国务院批复的设立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的方案,除舟山全域外,宁波的北仑、镇海、江北和鄞州也被列入其中,宁波积极配合舟山共同打造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下一步还可以谋划推进的有:一是共同打造甬舟产业合作平台。抓住六横大桥建设的有利时机,利用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现有的政策和产业集聚优势,舟山六横现有船舶修造、港口物流等产业基础和腹地及岸线优势(现有70多平方公里平原腹地,再加上小郭巨围垦工程,还将新增20多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目前剩余可用岸线19公里,可新增10公里),在六横共建甬舟产业合作园区,共同打造两市新的增长极;利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创新优势,和舟山金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土地资源(金塘北部尚有1万多亩土地围垦和近8000亩可开发利用土地),两市可合作在金塘共同打造新材料生产基地。二是共同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自2011年浙江海洋经济上升国家战略以来,宁波舟山两市相继建立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做大做强交易平台,需要统筹整合甬舟两市大宗商品交易资源,依法扩大商品交易种类和方式,共同打造“中国(浙江)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三是共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甬舟两市军地关系密切传统优势,研究加强与航天科工、兵科院宁波材料所、中国重工等企业(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宁波航天智慧科技城等载体建设,大力引进军品创新和修造,共同打造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共享在两市实施的多项国家战略试点政策。抓住宁波舟山一体化发展的契机,两市可联合向国家和省里提出申请,将在两市分别实施的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等国家战略能让两市共享或率先推广复制。
(四)公共服务同城效应方面。目前已经组织实施的有:一是推进道路运输服务同城化。甬舟两地的汽车客运站已经实现了线上售票,并通过“巴巴快巴”实现全省联网。宁波市区至舟山地区已开通7条道路客运班线。同时,宁波和舟山两市采用住建部标准的公交IC卡已实现两地互联互通,舟山市民在宁波乘车已享受优惠。二是推进社会保障服务同城化。利用两市互相设立的医疗费零星报销窗口,分别为对方参保人员报销在本地发生的医疗费;通过省内就医“一卡通”结算平台,两市市民可在宁波的21家和舟山的6家定点医院直接刷社保卡结算;两市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政策、业务、经办流程等已基本实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三是推进文化旅游服务同城化。我市目前已实现了为70周岁以上市外老人免费游览国有控股A级以上景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服务,舟山方面则有意愿将“惠民季”等旅游优惠政策向宁波市民开放。下一步还可以谋划推进的有:一是统一通讯资费标准。利用宁波都市区建设契机,两市政府加强合作,联合研究升位并网、采用统一新区号的实施方案,共同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部门申请,降低两市电信服务资费。二是联合组建甬舟教育集团。以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为重点,兼顾高中阶段教育,通过政府搭桥、企业推动、市场化运作,联合组建宁波舟山教育集团,引进培育并增强师资力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在两市合理配置。三是联合组建甬舟医疗集团。紧抓未来一段时期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通过政府搭桥、企业推动、市场化运作,联合组建宁波舟山医疗集团,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在两市合理配置。
四、建立健全两市重大合作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甬舟一体化重大项目,多数跨越两个行政区,单靠各自之力推进难度较大,需要得到浙江省乃至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同时,宁波舟山两市也要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高层领导协调决策机制,规划引领机制和年度计划推进机制,来保障重大项目谋划、立项和组织实施。
(一)建立两市重大合作项目高层决策机制。要在原有两市党政领导定期互访协商机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建立两市高层决策机制,通过每年定期轮流在两市举办党政联席会议,将事关两市一体化发展的年度重大合作项目提交联席会议决策审定。
(二)建立重大合作项目立项联合报送机制。目前甬舟一体化重大合作项目,基本上还停留在两市各报所需,导致两市重大项目建设无法实现无缝对接,实质性进展较为缓慢。今后,我们要将两市党政联席会议审定的年度重大合作项目,按照程序统一向省、国家申报。
(三)建立重大合作项目年度计划推进机制。宁波市支援合作局和舟山市发改委作为两市推进宁波舟山一体化的职能部门,要按照两市党政联席会议确定的年度重大合作项目,共同制订项目实施年度工作计划,明确项目落实主体,定期组织专题对接,确保重大合作项目有序推进落实。